monslor 发表于 2018-3-23 17:27

消费者升级觉醒不再盲从随众,新兴酒庄和品牌也大有可为

消费者升级觉醒不再盲从随众,新兴酒庄和品牌也大有可为

还记得《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吗,还记得卖到断货的柏阁吗?为了得到冠名花1.18亿元广告费。《舌尖3》播出后,柏阁所在的宁夏懿丰又斥巨资买下永久冠名。是不是在《舌尖3》播出前连柏阁都没听说过呢?

对于看不懂名字的葡萄酒,中国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和信任度还很低。那些刚开始对葡萄酒本身产生兴趣的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和信任度不高。中国葡萄酒市场处于相对混乱的状态,人们不信任也不了解各个品牌的酒,因为上游酒庄太多了。因此打造品牌在这个紧要关头就显得至关重要,可以说是生死攸关的节点。

2002年至2012年限三公消费前的时期,被称为中国葡萄酒和白酒的黄金十年:这期间不少酒类团购消费的目的都是宴请——高价、奢侈豪华的包装意味着有面子。如今,以一二线城市为主的葡萄酒个人消费在增加,崛起的中产阶级购买力也不容小觑。

过去葡萄酒在中国的分销体系与白酒类似,依托于分销商售卖。进口商将葡萄酒卖给省市分销商、省市分销商再卖给县级市的终端分销商,经历了层层加价后原本几欧元的酒到终端可能就是几百人民币。随着线上电商普及,县级市消费者也有可能买到平价酒,这促使品牌直接与每个分销终端沟通,并保证线下价格的合理性。

这个传统到极致的行业过去更多强调的是产区、年份、葡萄品种、酿造工艺,现在更快地对消费者偏好作出反应也成了衡量标准。这在主打大众消费的中低价位葡萄酒中更常见,他们需要迅速赢得消费者。

人们从最早对于诸如拉菲等贵价酒的盲目追捧逐渐趋于理性,中档系列葡萄酒开始流行,消费者既看重趋优购买更优质的葡萄酒,也看重其性价比。品牌声量能为其性价比和质量背书。这也是为什么打造一个“引流品牌”变得格外重要。

在定价逐渐趋于理性却仍有不少教育空间的中国,100至200元的葡萄酒是最有趣也竞争最激烈的市场。这个价格范畴内,酒类生厂商、进口商能保证一定的利润区间,如果价格更低,很可能因汇率波动和销售规模利润受损,价格更高则不具有竞争力。推广这个价位内的引流产品,能够帮助行业设立价格标杆,相当于帮助消费者衡量同类定位产品定价的参考系。孟思罗拥有自己的葡萄酒庄园,原瓶直供,中间没有任何代理环节,加盟们享受的都是一手货源,价格优势明显。

用不了多久,这个市场将会迎来黄金时期。不过人们都坚信,对葡萄酒要求更多、口味逐渐向国际靠拢的年轻消费者,将是未来推动行业增长的力量。新老世界酒各有各的拥簇者,人们的消费习惯还未成熟,新兴酒庄和品牌也大有可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消费者升级觉醒不再盲从随众,新兴酒庄和品牌也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