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135年前汉武帝时期“枸酱酒”,也许你看到这句话会问,茅台作为世界三大蒸馏酒之一,2000多年前有蒸馏酒吗?确实,当时枸酱酒不属于蒸馏酒,更接近果酒或黄酒一系,但没有“枸酱酒”的起源和发展,何以有今天蓬勃发展的中国白酒文化产业?也许“枸酱酒”与今时今日的茅台酒工艺有着千差万别,但我更愿意解读为“枸酱酒”是茅台人对酒文化历史一种传承及信念。 解读茅台酒历史,不可不知道茅台的三大酒坊“荣和烧坊”、“成义烧坊”以及“恒兴烧坊”。 “荣和烧坊”建立于1879年,由石荣宵、孙金太及王天和盐号掌柜王立夫合伙创办,取名“荣太和烧坊”,后因孙金太退出,所以更名为“荣和烧坊”。“荣和烧坊”酿造的茅台酒称为“王茅”。 1896年,成义茅台酒厂成立,我们更习惯称之为“成义烧坊”,创办人华联锋。茅台最早使用“飞天仙女”及“百年老窖”作为酒厂商标宣传的酒坊,“成义烧坊”酿酿造的茅台酒称为“华茅”。 1929年,周秉衡在茅台镇开办“衡昌烧坊”,1941年,赖永初接收后改名为“恒兴烧坊”,所产的茅台酒称为“赖茅”。 连年的战乱给茅台镇的酿酒业带来严重的危机,至1949年,茅台镇的仅存的烧酒作坊只剩下“荣和烧坊”、“成义烧坊”以及“恒兴烧坊”,为了重建茅台镇昔日酿酒辉煌,1951年,政府将这三家烧坊改造合并组建“国营贵州茅台酒厂”,这才是今天我们真正意义上能看到喝到的“茅台酒”。 新中国成立后,茅台酒厂历经改革和发展,确定了“国酒”的地位。从1953年获得第一次全国评酒会金奖后,并于1963,1979,1984及1989蝉联五届全国评酒会金奖,当然还有其它重量级的奖项。在“中国酒文化博物馆”里,我们参观到这些获奖证书、当年的报纸的篇章以及一些珍贵的老照片,虽然有些年代已久,却珍贵记载了茅台人的辛勤结晶。 茅台酒生产,采用当地特产红缨子高粱为原料,并且称之为”沙”。一年一个周期,只投料两次,第一次称为下沙投料,第二次为糙沙,各占投料量的50%。第一次投料,先经热水润料后,加入5-7%的母糟(即上一年最后一轮发酵出窖未经蒸酒的优质酒醅),进行混蒸(蒸粮蒸酒同时进行),冷却后堆积发酵,入窖发酵一个月。第二次原料料经粉碎,润料后,加入等量的上述酒糟进行混蒸,蒸馏后所得到的第一次酒称为“生沙酒”,全部泼回原酒醅中,摊冷后,加上一批蒸馏得到的尾酒,再加曲入窖发酵一个月。 发酵成熟的酒醅经蒸馏,得到第二次的蒸馏酒,称为“糙沙酒”。酒头部分单独贮存,用于勾兑,酒尾则仍泼回酒醅中重新发酵。酒醅经摊冷,加酒尾,酒曲,堆积后再入窖发酵一个月,蒸馏,从此周而复始,再分别发酵,蒸馏。总共要经过八次发酵,八次蒸酒,第三次蒸馏得到的酒称为“生沙酒”,第四、五、六次所蒸馏得到的酒统称为“大回酒”,第七次蒸馏所得到的称为“小回酒”,第八次蒸馏得到的称为“追糟酒”。其中最后七次蒸馏出来的酒作为产品分别入库,再行勾兑。 总而言之,最简单通俗易懂的是,一瓶茅台酒从生产到销售,大概需要五年的时间。 民国时期的一组“茅台”,分别由“荣和烧坊”和“成义烧坊”酿制,采用土陶瓶灌装。堪称酒类收藏品中的“国宝” 。 民国时期“飞鹰牌”赖茅,由赖永初的恒兴酒坊出品。民国时期的“茅台”在藏酒界一直属于稀缺的“文物”。 “苔”字茅苔酒。经典“车轮牌”,繁体字,土陶瓶。最显赫的标志是“贵州茅苔酒”,“苔”字从建厂一直用到1956年3月;酒厂名称为“国营仁怀酒厂出品”。市场奇缺品。 1956年3月后,“苔”更改为“台”,酒厂名称为繁体“地方国营茅台酒厂出品”,商标依然使用“车轮牌”,采用土陶瓶。 1957年开始,所有内销的茅台均由一开始的繁体字改为简体字。五十年代的茅台在市场非常罕见,该时期包装主要是土陶瓶封釉,不同点主要表现在贴标字体等细节上。 品名:“五星牌”贵州茅台酒 参考年份:50年代中后期 容量规格:500ml 酒精度数:55° 此种茅台为红塑料赛封盖,外套黄色封膜,并系有刺绣的“中国贵州茅台酒”红色飘带;瓶体为白色瓷瓶,瓶型规整,线条突出,釉色发青,施釉均匀,胎质细腻,光泽圆润,整体感官很协调。茅台酒1954年开始出口外销,一直使用“五星牌”商标。1958年,茅台酒厂通过香港五丰行正式注册外销茅台酒商标“飞天”,由此茅台酒外销品牌跨入“飞天”时代。 品名:“飞天牌”贵州茅台酒 参考年份:50年代后期 容量规格:500ml 酒精度数:53° 1959年,出口外销“五星牌”白瓷瓶茅台酒首次使用红飘带,塑盖软木塞,透明封膜。 品名:“五星牌”贵州茅台酒 参考年份:50年代末 容量规格:500ml 酒精度数:53° 1966年开始,内外销陶瓷瓶普茅一律改为乳白色玻璃瓶,瓶盖统一红色,白身红顶,经典搭配一直沿用至今。此款为内销金膜白瓷瓶,为过渡时期产品,年份约1966年。 品名:“五星牌”贵州茅台酒 参考年份:60年代中 容量规格:500ml 酒精度数:53° 1967年文革时期已经生产的飞天牌茅台酒被压在海关不能出口,之后出口的是葵花牌茅台新商标,由于葵花茅台酒在国外被制止不认可,1974年文革结束后,又恢复了飞天牌茅台酒的使用,1975年压在海关的酒飞天茅台被送回厂里重新包装,这一批茅台酒在海关放了已经有接近十年,所以在瓶子上贴一个绿色标签标明(陈年贵州茅台酒)字样,再配上盒子在1976年出到东南亚等国家,这也是茅台最早的彩色包装盒。 品名:“飞天牌”贵州茅台酒 参考年份:60年代中后期 容量规格:500ml 酒精度数:53° 1967年4月21日革命群众组织“夺权”,10月成立“贵州省茅台酒厂革命委员会”。以往出口的飞天茅台(又名飞仙)被扣上四旧的帽子,已经生产的飞天茅台被压在海关未被出口,经讨论 1968初出口飞天商标改为”大叶向阳图案葵花牌商标。葵花商标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为“大叶向阳葵花图案”,正贴的汉字全部为繁体字。由于大叶葵花商标未在海外注册,所以未被长期使用, 随后改用山东省食品进出口公司的“葵花”牌国际注册商标,并将“贵”字改为简体,背贴汉字仍为繁体。1973年4月29日,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下文通知,将外销茅台由“葵花牌”恢复为“飞天牌”。从下文通知到正式结束有一个时间差,1973年4月以后葵花仍在生产。1975年2月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贵州分公司通知当年出口茅台酒一律使用“飞天”新商标,这个通知的潜台词也即强调葵花商标不能再用了,没有用完的25.8万张葵花商标纸封存。 品名:“葵花牌”贵州茅台酒 参考年份:70年代初 容量规格:500ml 酒精度数:53° 此种茅台酱釉瓶、短瓶口;木塞封盖,外套深红色封膜;瓶体胎质较厚。当年属于人民大会堂和钓鱼台国宾馆的特需用酒。 品名:“五星牌”贵州茅台酒(酱釉瓶) 参考年份:70年代初 容量规格:500ml 酒精度数:53° 1963年5月7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杭州会议上提出开展“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大革命运动”。 1966年,茅台酒厂更换了茅台酒瓶的背标,上面写着:茅台酒是全国名酒,产于贵州省仁怀县茅台镇,已有二百余年的悠久历史。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三大革命运动,不断地总结传统经验,改进技术,提高质量。具有醇和浓郁、特殊芳香、味长回甜之独特风格。这种酒标一直用到1982年,贴在内销和特需的茅台酒瓶上,时代感极强。与“地方国营”一起这段时期的酒味醇和芬芳,“老味”特浓,是当今茅台老酒收藏和作为奢侈品消费的主力。 品名:“五星牌”贵州茅台酒(三大革命) 参考年份:70年代 容量规格:500ml 酒精度数:53° 80年代开始出产的茅台酒被誉为“茅台酒收藏殿堂的敲门砖”。540ml的茅台包装瓶主要存在与1983~1986这段时间。 品名:“飞天牌”贵州茅台酒 参考年份:80年代 容量规格:540ml 酒精度数:53° 1986年后的高档茅台,采用窖存多年的陈酒精心勾兑而成,为年份酒推出前的特殊优质酒,质量高于同时期的普通茅台,有木盒和纸盒两种包装。关于1704,茅台镇最早的烧房之一“偈盛烧房”于1704年将其生产的酒正式定名为茅台酒,因此1704便成了茅台酒的历史源头。1986年茅台酒厂开始生产珍品茅台就以左下角汉字“一七O四”印章作为重要标识,可见当时茅台厂对珍品茅台寄予了多大的期待。 品名:一七O四珍品茅台 参考年份:80年代中后期 容量规格:500ml 酒精度数:53° 高端年份茅台鼻祖,配有三个小土陶杯子。酒类收藏市场稀缺物。 品名:陈年珍品茅台 参考年份:80年代中后期 容量规格:500ml 酒精度数:53° 品名:“飞天牌”黄釉茅台 参考年份:80年代后期 容量规格:500ml 酒精度数:53° 品名:“五星牌”茅台(铝旋盖) 参考年份:80年代后期 容量规格:500ml 酒精度数:53° 品名:“飞天牌”茅台(铝旋盖) 参考年份:80年代后期 容量规格:500ml 酒精度数: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