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作为外交家,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外谈判及各宴会中,周恩来常以酒调节气氛,加强沟通,化解矛盾,促进谈判的顺利进行,流传了下一段段佳话。 1945年,周恩来陪同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宴会上,从国名党官员到各界名流,都簇拥上来,轮番向毛主席敬酒。毛主席酒量不行,而周恩来却酒量很大,宴会上总是与毛泽东形影不离,敬酒时抢前半个身子,替毛主席一杯接一杯地干。喝了数十杯,依然面不改色,神采奕奕,机敏过人,举止得体。有个记者见此情景无限感概地说:“唉,一个周恩来就打败了整个国民党……”。 按照周恩来自己的话说,他的酒量与之匹敌者寥寥无几,在长征路途中经过贵州茅台镇时,用一两多的酒杯一次喝了25杯,差不多有两斤。“南京四大喝”之首的许世友将军,仗着自己酒量大,常常把周围的将军喝趴下。周恩来听说说决定以牙还牙,以酒还酒,让他也常常被欺负的滋味。一次两人相聚,一对一,各吹了两瓶,再找许世友,以趴在桌子底下,周恩来大手一挥“再来一瓶!“,许世友醉中求饶:喝不下去了,我给你磕头行不?周恩来哈哈大笑。 “文化大革命”期间,周恩来日理万机,几乎不喝酒。但也有例外的一次,那是尼克松访华的时候,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一行抵京,下午,周恩来陪同毛泽东会见尼克松、基辛格。当晚,周恩来用茅台酒设宴招待了大洋彼岸的客人,周恩来端起酒杯,频频向尼克松、基辛格等贵宾祝酒。可是大家稍一留意便发现,周恩来祝酒时,说着“干杯”,却一次也不像过去那样痛快一饮而尽。他只是用嘴唇轻轻沾一下杯沿,尼克松发现了这一破绽,朝周恩来投去疑惑的目光,最后,忍不住问:“总理阁下,听说您的酒量很大啊?”周恩来含笑平静地答:“那是过去的事了。红军长征时我曾经豪饮25杯茅台。”尼克松不解地问:“可您今天基本没有喝。”周恩来歉意地笑笑说:“年龄大了,医生限制我喝酒,不能超过两杯,最多三杯。”尼克松很理解地“嗯——”了一声,顿了顿说:“我在书里曾经读过红军长征途中的故事,你们攻占了茅台酒的家乡……”周恩来自豪地回忆着那段峥嵘岁月:“长征路上,茅台酒不光能喝,还被我们看作万应良药,洗伤、镇痛、解毒、治伤风感冒,包治百病。”尼克松举杯:“让我们用这个万应良药干杯吧。” 红军长征中茅台酒的确对革命的胜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洗伤、镇痛、解毒、治伤风感冒,包治百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