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陕北不光有忒色的信天游 稠酒更是嘹咋咧!

2017-1-16 22:00| 查看: 2081| 评论: 0|作者: 陈陈|来自: 凤凰网酒业

前些日子,酒业君应朋友的邀去了趟陕西志丹县。朋友说,过来好好玩一下,我带你看陕北最有特色的东西。于是我开开心心收拾东西连夜坐火车一路向北而去。

窑洞腰鼓信天游,我来啦。


只是十二月的志丹,实在太冷了。即便艳阳天,临村的山上,也还有未化完的雪。不过话说回来,在北方的年末,纵然两条秋裤加身,酒业君依然在北风中冻到无法fu吸。


我问朋友,说好的腰鼓和舞,还有起伏转合的民歌呢?

朋友笑着:“这个不急,一路过来辛苦了吧,先喝点东西。”顺手递上一碗奶黄色的温热饮品,我闻了闻,有酒香。

“难道,这是黄酒?这里也有黄酒?”

面对我略有疑惑的眼神,朋友又笑着:“这就是我跟你说的特色,我们陕北的黄酒,有它自己的味道。”


小嘬一口,味道酸甜适宜,微微辛涩,但是滑入喉咙直抵腹中,却都是流畅的暖意。陕北给我的印象一直都是粗犷豪迈不拘小节,也是没有想到,不同于名满全国的绍兴黄酒,这温婉柔和的稠酒,竟也在这里悄然滋养了一方的百姓。

有点意思。

随即朋友跟我讲起了这陕北的稠酒,我乖巧地坐在炕边,怀里抱着一大坛不肯撒手。


其实,自古以来关中地区就有酿造黄酒的历史。而陕北黄酒是一种米酒,也叫甜酒、稠酒,由于酒呈糊状,浑浊黄稠,故称之为黄酒。它的味道甘甜清醇,香味扑鼻,甜中带酸,略有微涩。初尝时,也许难以下咽;再尝时,甜味渐渐上口;喝惯了,就会米香酒香一齐扑面而来,霎时感到舒爽无比。黄酒不仅是陕北人冬季习惯喝的酒水之一,也是陕北人招待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的拿手“饮料”。

陕北的黄酒,做起来有其复杂的传统工序。就像蒸馍馍要有“酵子”一样,做米酒首先要有酒曲,而酒曲必须在盛夏期间就开始动工。进入六月,新麦子熟了,农妇们便将收获的新麦子粒儿在石磨上磨成飘着清香的面粉,用余温尚存的开水将面粉和成团状,包入新摘的南瓜叶中,悬挂在向阳的窗户上,任其利用黄土高原夏天热得像蒸笼一样的气候来发酵,使实心的面团逐渐膨大,之后又自然风干。这膨大后的面团,即为黄酒的酒曲。


进入腊月之后,要做黄酒的家庭主妇就忙开了,先将酒谷米和适量小米搅在一起,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几个小时,然后淘出,控去水分,在石碾上碾压成面,过箩后倒入盆内,和成糊状摊入蒸锅,将米面粉直接蒸熟。蒸熟的米面要倒在干净的盆里,待温度降到一定的时候,将事先碾压成面粉的酒曲均匀地撒在米面中。待全部完成后,再将面盆置于火炕的炕头,用棉被将盆包捂起来。一夜之后,打开看看,品尝稍微有点酸的时候,说明黄酒已经发酵好,就可以入坛放在冰冷的地方储藏了。喝的时候,只要从坛中舀出适量的黄酒放入锅内,掺入少许的水,加热待烧开,便可以饮用了。

黄酒的酿成是一场漫长的等待,开启酒缸时黄褐色的液体集纳了各种味道弥漫在空气中,当你走进酒窖还未开饮就已经浑然心醉。没有白酒的刚烈直接,也不同于红酒的含蓄芬芳,饱含北方质朴情怀的黄酒,有一种别样的味道。


区别于红酒的馥郁浪漫,白酒的浓香甘冽,啤酒的冰凉清爽,稠酒以质朴醇和的味道,和苍茫辽阔的黄土高原微妙相融,更是显得格外柔和,性情开放豁达的陕北人能做出这样的佳酿,不也是细腻柔情的表现吗。积淀了多年的文化底蕴,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品族酒种,口感醇甜,营养丰富,尤其是在人们注重健康养生和更高生活追求的今天,稠酒更是得到越来越多人比如酒业君我的喜爱,看来,这次回去,家里的酒窖又要给陕北的黄酒誊个位置啦。

当然啦,最终窑洞腰鼓信天游一个都没有落下,谁说放浪形骸不能是一种艺术?可是这趟行程最珍贵的,还是这一坛甜甜的稠酒啊。再冷的天气里,没什么是这一坛稠酒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两坛。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论坛用户发布,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网站对其赞同与证实。如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站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