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葡萄酒产业降税再度成为热点。 “我们建议国家把葡萄酒纳入农产品征税范畴,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国葡萄酒产业的蓬勃发展。”全国两会期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民革宁夏区委会主委张守志和中国侨联副主席朱奕龙两位全国政协委员共同提出建议。 事实上,葡萄酒产业降税早已呼吁多年。不论是国产葡萄酒企业张裕、威龙股份,还是以葡萄酒为重要产业的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多次在公开场合振臂疾呼。 3月14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发布的全国两会公开信息获悉,包括葡萄酒、白酒在内降低消费税的相关建议已经纳入重点建议,将进入重点督办程序。 如何提升国产葡萄酒的竞争力?在进口葡萄酒保持双位数增长的态势下,今年中国酒业协会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所召开的相关座谈会上,中酒协秘书长宋书玉表示,除了需要政府相关政策扶持外,中国葡萄酒应该找出自己的表达方式,根据中国人一桌菜一起吃的消费习惯,研究中国葡萄酒的消费文化。 另外,在试酒师、品酒师人才培育上,中国人应该建立自己的培育体系。 漫长降税路 张守志说,世界各主要葡萄酒生产国均把葡萄酒作为农产品,给予多种农业补贴及优惠税收政策,而我国将葡萄酒作为工业产品,征收10%的消费税、17%的增值税、7%的附加税以及25%的所得税。“按现行税率计算,每销售一瓶价格为150元的国产葡萄酒,仅消费税和增值税就达37元左右,约占售价的25%,这还不包括附加税和企业所得税。” 2月26日,烟台市葡萄与葡萄酒局副局长张旭在葡界论坛上说,所有税种加完,葡萄酒产业从生产到销售整个环节所缴纳的税负约占销售收入的30%。 张旭表示,在中国,除了葡萄酒生产企业税负过重,还存在门槛高,审批程序繁琐:要想进入葡萄酒生产环节,先要满足工信部的行业准入条件,然后才能取得食药总局颁发的葡萄酒企业生产许可证。准入门槛还硬性规定了一些不必要的建设内容,增加企业投资成本;国产葡萄园的土地多为集体所有,企业采取租赁居多,这和国外自有土地也大有不同。 “智利、新西兰、澳大利亚等葡萄酒主产国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即将全部实现葡萄酒进口‘零关税’,同时葡萄酒主产国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促销推广力度,客观上挤占了国内葡萄酒消费市场,导致国产葡萄酒在与进口葡萄酒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朱奕龙委员说。 张守志委员表示,葡萄酒税率问题已经影响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产融合发展、实现绿色发展等多个方面。尤其是在西部,葡萄酒产业已成为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和支柱产业。以宁夏为例,目前已建成酒庄180个,年产酿酒葡萄20万吨以上、葡萄酒1亿瓶,综合产值达166亿元,为7.5万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同时带动5万户、10万名生态移民增加收入。 为此,张守志、朱奕龙委员建议财政部、税务总局等部委深入调查研究,参照世界各主要葡萄酒生产国的做法,将我国葡萄酒由工业产品列入农产品范畴,取消10%的消费税,把17%的增值税税率降到13%,给予葡萄酒产业发展更多扶持。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葡萄酒消费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最早下发于2006年,其中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进口葡萄酒的单位和个人,为葡萄酒消费税纳税人。葡萄酒消费税适用“酒”税目下设的“其他酒”子目。 2015年国家税务总局修订了《葡萄酒消费税管理办法(试行)》,取消了对葡萄酒消费税实行凭《葡萄酒购货证明单》退税的审批管理方式,改以抵扣办法解决葡萄酒消费税重复征税问题。其中第四条:“纳税人从葡萄酒生产企业购进、进口葡萄酒连续生产应税葡萄酒的,准予从葡萄酒消费税应纳税额中扣除所耗用应税葡萄酒已纳消费税税款。”从而减轻了办税负担并提高了办税效率。 但10%的消费税率至今没有变。 拒绝效仿 进口葡萄酒对国产葡萄酒的冲击究竟到底有多大? 张旭认为,进口葡萄酒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持续提升,给国产葡萄酒造成很大的冲击。国产葡萄酒产量下降,进口瓶装酒无论是数量、进口额都保持两位数增长。从大环境看,国内葡萄酒市场仍处于调整期,市场预期不可盲目乐观。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去年,国产葡萄酒产量113.7万千升,同比下降1%,这是自2013年以来连续第四年下滑。相比2013年两位数幅度的下滑,近几年国产葡萄酒产量正趋于稳定。 来自海关的数据表明,去年,进口瓶装葡萄酒4.81亿升,同比增长21.8%,增幅比上年回落15.2个百分点;瓶装葡萄酒进口额21.94亿美元,同比增长17.12%,增幅比上年回落20个百分点。张旭称,这说明进口酒的市场泡沫也在挤压。 从进口瓶装葡萄酒单价看,2016年平均价格为4.56美元每升,比上年下降3.8%,这说明进口葡萄酒正在加速以大众化姿态进入市场。张旭表示,从官方数字可以计算出,在不考虑库存(库存无法准确统计)、产量(进口量)设定为销量情况下,去年,进口瓶装葡萄酒占国内葡萄酒市场份额的29.58%,这一数字在2015年是26%,一年时间提高了3.58个百分点。 对此,商务部酒类流通立法课题组专家成员、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秘书长赵禹却提出,未来中国的国产葡萄酒一直会保持在70%的市场份额,进口葡萄酒想超过40%的市场份额会很难。这是因为进口葡萄酒增长“事出有因”。 他认为,海关数据并不完全代表进口酒在中国的消费额也同比例增长。进口量的增多和近几年整个酒类消费市场需求趋缓,很多流通企业由于利润受到影响,纷纷调整商品结构有关。 据他估算,过去3年时间,进口葡萄酒经营者数量比三年前增加至少10倍,这也导致了渠道库存明显增加,他所指的渠道库存包括真正的库存,也包括样品陈列等。 其中,进口葡萄酒近几年的增长和白酒有直接关系。不论是地产白酒还是国营名酒的经销商,为了应对市场竞争时时调整,很多增加了葡萄酒,但并没有摆脱靠原来的团购卖酒,也是库存增加的原因。 尽管从一线市场调研来看,赵禹认为国产葡萄酒尤其是二三线品牌近几年的特色产品表现力很强。但他还是承认,国产葡萄酒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没有真正形成统一的中国葡萄酒文化推广体系。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国产葡萄酒企业张裕的总经理周洪江认为,过去几年,进口酒对中国葡萄酒确实造成的一定冲击仍然是良性的,对中国葡萄酒行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转型和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机会。 他认为,葡萄酒作为酒类的一个品种,在中国的市场所占比例很小。目前我国人均消费葡萄酒的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8,对于品牌级葡萄酒企来说,未来会有很大的潜力。国产葡萄酒想在国际上争得一席之地,首先还是要练好内功。葡萄酒行业的短板主要是葡萄原料。中国葡萄酒的产区从西到东,很多地方都可以生产葡萄酒,所以要建立区域特色,形成产品的差异化。 曾在中法合营王朝葡萄酒公司分管酿酒技术工作近二十年的张春娅说,王朝公司在天津、山东、宁夏、新疆不同产区有6个加工厂。去年,她又走访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等5个省区共40家酒企,品鉴完300余款酒后发现,中国不但有很好的葡萄酒文化资源,也有很好的葡萄酒。 她在葡界论坛上说:“葡萄酒的终极功能是佐餐。试问哪一款中国不同产区正规厂家的酒配不上中国的地方名菜?我们需要的是种植者和酿酒师充分尊重葡萄固有的风格,过多效仿其他国家的风格,这样酿出来的酒就缺乏自己的特色,也会失去大众消费者。 中国红酒网创始人董树国在第四届葡界论坛上说:“国产葡萄酒企业在原料上形成个性与风格,利用母语文化、餐食风俗等培养中国消费者对国产葡萄酒的爱好,把主战场扩大到三四线城市或乡镇,不受进口酒的牵引,不再走入进口酒的误区,形成中国的葡萄酒语系,这就是国产葡萄酒最好的突围。” 但中国首位独立酒评人、国际葡萄酒资深评委吴书仙感叹,国外葡萄酒自然也有缺点,国产酒这几年确实也在进步,但风土和人文原因,国产酒确实有蛮长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