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酒文化 葡萄酒 查看内容

张裕:我有一个百年酒窖:面朝大海,滴水不漏……

2017-11-12 11:34| 查看: 3619| 评论: 0|来自: 张裕葡萄酒


去过张裕文化博物馆的朋友们可能都知道,在博物馆的地下有个百年大酒窖,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海滩下的大酒窖,历日旷久却依然滴水不漏,兼之其酒窖内别有洞天,八个拱洞纵横交错,有若幽深的迷宫,为其添上了不少神秘气息,甚至有传闻称:

在夜深人静时,置身酒窖某一条甬道的尽头,会听到时隐时现的回声,有人听到当年施工时的嘈杂声响,有人从声响中分辨出当年首任总经理张成卿(张弼士的侄子)时断时续的广东口音……

幽深的迷宫?

百年前的施工声?

听上去好诡异!到底百年大酒窖里面藏了什么秘密?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吧~

张裕百年大酒窖

——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

说起张裕百年大酒窖的建造过程,真可谓一波三折:


早在张弼士勘测建厂期间,张弼士便看中了烟台这一处葡萄种植的宝地——烟台的地理纬度与法国波尔多大致相同,这里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常年眷顾,十分适合葡萄的生长。


张裕酿酒公司旧照

在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建成后,张弼士着手在这黄海之滨建造葡萄酒陈酿用的酒窖,于1894年破土动工,哪知因为酒窖位置近海而潮湿,而且土层是疏松的沙质,刚建成不久便严重渗水而坍塌了。


此后张裕公司高薪请来了西洋工程师,使用西方先进的建筑方法重建酒窖,他们用铁做梁,用钢砖砌墙,力求大酒窖能永久使用。但没想到烟台地区地下潮湿,钢铁部件很快锈蚀,开工不久便又渗水坍塌。


张弼士侄子、张裕第一任总经理张成卿本是St.Xarier's学院(英国人在槟榔屿创办)土木工程毕业的高材生,面对困境他决定因地制宜,创造性地使用中西合璧的方法第三次建造酒窖。


张成卿采用中国烧制的大青砖发碹,墙壁全用山中采的大青石砌成,然后用洋灰扎墙缝、抹墙面,这样酒窖的墙壁便平滑又坚固,酒窖内还设置了隐秘的排水系统,通过沟渠将水排出,保证酒窖不受积水的影响。中国的传统建筑技术完美地解决了葡萄酒窖的渗水问题,这在世界建筑史上尚属首次。


张弼士之侄子张成卿在地下大酒窖门口大木桶前合影,目前张裕百年大酒窖中仍有三只巨型酒桶静卧在拱洞深处,每只桶可储酒15吨,历经百年而未朽,俨然张裕的守护神。

历时11年,经三次改建,张裕大酒窖终于在1905年正式建成,酒窖深达7米,共有8个拱洞,总面积达1976平方米,为亚洲地区最古老的葡萄酒酒窖。


而更令人称奇的是,酒窖离大海不足一百米,而且低于海平面一米,历经上百年却不见有任何渗水的地方,酒窖内能达到四季恒温,长久保持在14摄氏度左右,这样的环境对酒的进一步熟化非常有利。


1908年,英国劳埃德大不列颠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20世纪香港、上海和中国其它通商口岸印象》(主编Arnold Wright)的烟台口岸单元,有一篇张裕公司简介,配发的图片有“张弼士:创始人和所有者”、“张成卿:经理”、“马克斯·冯·巴保男爵:专家”、“烟台地区的葡萄园”、“酒窖一角”、“建筑物和酒窖”,全方位地呈现了张裕创业初期的管理团队和生产条件,书中记载:“酒窖的容积是2000000 升,最大的木桶能装16000 升,可以提供桶装和瓶装的红、白葡萄酒,质量保证上乘。”


张裕酒窖平面图的整体布局形似手枪,枪口指向大海。相传是为表达张弼士抵制洋酒、堵塞漏卮(注:“漏卮”形容洋货充斥、利权外溢)的决心。张弼士在刊发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二月二十五日《商务官报》的回忆录《张裕酿酒有限公司缘起》写道:“西国进口酒税最重,今烟台地土既宜,办理亦著成效。酒既美,价亦廉,南洋诸岛,将皆购之于我。昔日塞漏卮而不得,他日广销场而有余。”从1905年建成至今,张裕酒窖已历沧桑112年。陈酿于此的张裕百年酒窖干红,也因蕴藏着如此深厚的历史积淀而平添几分醇厚。


2013年,“张裕公司酒窖”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7-1782-5-175”。“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政府对不可移动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护级别。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论坛用户发布,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网站对其赞同与证实。如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站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注酒市网
返回顶部